协会介绍|工会联合会|协会专家组|会员单位|泸菜动态|泸菜学校|泸菜标准|名菜名店|景区农家乐|原辅料|

寻味泸州,舌尖上的“非遗”味道

发布时间:2023-06-13 10:25:59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0

   泸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多样富集的绿色食材,成就了独特风味。泸州的“非遗”美食,在品尝味道的同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也值得品味。泸州这些特色“非遗”美食不容错过。\

先市酱油\
在合江,先市酱油“调和五味,口福万家”,是中国酱油传统酿造的活化石,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1893年至今,先市酱油百年坚守传统技艺,其传统酿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合江县志》记载,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酿制的酱油具有“浓郁清香,醇和爽口,咸甜适度,锅煎不糊,久存不生花”等特点。
泸州邓氏桂圆干果\
泸州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成就了我国成熟期最晚的桂圆,最迟十月中旬泸州人都还能吃到鲜果桂圆。公元1628年,邓氏家族祖先邓道协对鲜桂圆、荔枝进行晾晒和土灶烘烤,使得鲜果可以保存一整年甚至更久。泸州邓氏桂圆干果传统制作技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纳溪护国陈醋\
护国陈醋始于1889年,具有130余年生产历史。产品经过四个步骤,三十六道工序,按照护国陈醋特有的祖传配方和传统手工技艺,固态发酵,三年陈酿精心配制而成,系传统小坛酿造食醋的典型代表。纳溪护国陈醋传统酿制技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泸州肥儿粉\
始于1819年,创于1956年的泸州肥儿粉,早先的产品叫“泸州米羹羹”,其作坊生产始于清康乾盛世,兴于嘉庆道光两朝,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婴幼儿补充食品之一,它采用乐捷配方和比善工艺,是泸州的特产、四川的老字号。泸州肥儿粉传统制作技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江门荤豆花\
江门荤豆花可追溯到夜郎古国江门寨,在豆花的基础上,加入瘦肉等形成与原豆花不同的风格,故别于原豆花而叫做荤豆花,而又因起源于江门,所以叫江门荤豆花。江门荤豆花传统制作技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很大的程度上讲,江门荤豆花的正宗与否,可以从蘸水上分辨。辣椒捣成的酱加上芝麻和花生、地道的蘸水还要放生菜油或木姜子油,再放点味精和香葱,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
纳溪活水兔\
活水兔始创于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历经几代传承人的不断完善、改良,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川菜。纳溪活水兔传统制作技艺是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密密麻麻的花椒,热腾腾的滚油,独特的香气和麻辣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泸州风雪糕\
泸州风雪糕以优质糯米,新鲜猪板油和上等白砂糖为原料制成,形同冰雪凝聚,洁白晶莹,风味独特,入口香甜而化渣,油而不腻,易于消化。泸州风雪糕传统制作技艺是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两河桃片\
两河桃片始产于清光绪年间,由糕饼师罗承安用优质糯米、核桃仁、蜜桂花、猪板油等主要原料,反复实践精制而成,甜度适当,清香可口,“卷得拢,撕得开,点得燃”,因其风格独特,誉满全川。两河桃片传统制作技艺是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两河桃片分核桃软型和椒盐脆型两种口味,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携带方便、做工独特、吃法讲究、老少皆宜。
水尾椒盐火肘酥饼\
水尾椒盐火肘酥饼随中国传统中秋佳节应运而生,始创于清末民初年间,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兴盛一世。水尾椒盐火肘酥饼传统制作技艺是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酥饼精选猪腿肉,用料十足,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色泽金黄,十分可口。
太伏火腿\
太伏火腿皮色黄亮,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脂香醇美、咸度适中,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太伏火腿传统制作技艺是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火腿中内含有19种氨基酸,9种微量元素,5种维生素,故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老少皆宜,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古蔺麻辣鸡\
古蔺麻辣鸡是古蔺县的一种特色食品,是古蔺人祖祖辈辈研究出来的一种卤制小吃,以鲜、香、麻、辣著称。古蔺麻辣鸡传统制作技艺是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古蔺麻辣鸡曾在《舌尖上的中国2》“露脸”,现在已经走出四川,并远销国外。
泸州这么多“非遗”美食,你爱了吗?(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稿)